宜信创始人唐宁:中国理财者需要建立资产配置的逻辑

发布时间:2016-04-03 点击:

宜信公司创始人唐宁在哥伦比亚大学接受华尔街见闻等多家媒体的采访时表示,中国很多理财者急于追求短期利益和追逐单一投资产品的心态是错误的,但这种理念却大范围存在。他认为,中国理财者需要的是长期投资和资产配置的逻辑。

4月1日,第9届中国商业论坛在哥伦比亚大学举办,宜信公司创始人、CEO唐宁发表了关于中国P2P个人信贷市场的演讲。唐宁强调,就改变投资者的心态,和建立成熟的信用体系和信用环境来说,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唐宁在演讲之后,接受了华尔街见闻等多家媒体的采访。

P2P平台的模式是怎样的,目前是否构成宜信的主要业务?

P2P已经有很多模式上的延展。举例来讲,平台上已经有越来越多机构投资人,比如银行、信托公司,以及我们最近在推动的资产证券化等。和美国的网贷平台相似,一开始是个人对个人,现在出借方已经拓展到机构,定位也向借贷市场(marketplace)转变。

宜信目前有两大业务线:一条线是普惠金融(inclusive finance),帮助未被传统金融服务覆盖的人群,获得高质量的、有效的金融服务。另一条业务线是财富管理,面向高净值人士、大众富裕阶层,帮助他们提供资产配置的建议。

对于财富管理而言,真正有效的、有用的恰恰是资产配置,是平衡的、稳健的、具有多种不同类别的资产组合。投资人关注的问题中,90%都能通过做好资产配置来解决,但这种财富管理的理念在中国推广起来却是非常有挑战性的。

就普惠金融和财富管理这两条业务线而言,您认为未来业务会更侧重哪一方面?

这两者并不矛盾。在选择业务线时,一方面应侧重市场潜力是否巨大,另一方面应考虑自身是否有能力来服务这一市场。对于我们而言,这正是P2P的两边,对于普惠金融和财富管理的市场受众,我们都有多年的经验积累和能力建设的功底,这两条都会成为未来重要的业务线。

从风险控制角度来看,借款坏账率高吗?

我们面对的借款人包括不同的人群,包括小微企业主、兼职创业的工薪阶层、农户、大学毕业生等等,而就产品而言,有基于信用的、基于房产抵押的甚至基于租赁的不同产品。这些产品和人群对应的风险都有所不同。整体来看,中国的个人杠杆率还是很低的,企业和政府的杠杆率相对更高。

就目前宜信平台上的借方来说,机构和个人客户比例大概多少?

机构客户业务刚开始不久,目前有为数不多的几家银行和信托公司。当然,我们没有必要让这个数量太多,因为每个合作伙伴也需要一定的投入,来获得共赢,所以目前还是占较小的部分。未来个人与机构可以是半壁江山,因为机构其实对这样的资产和模式是非常感兴趣的。

对互联网金融行业未来的发展您怎么看?

我们希望通过各界的努力,让科技成为金融的内生部分。到那时,就没有所谓“科技金融”的概念了,金融本身就是基于互联网数字化的服务。我认为,“科技金融”只是一个阶段性的概念。

对于宜人贷在美国上市,是对未来业务的铺垫,还是出于战略投资的考虑?为什么没有选择在大陆或香港上市?

在美国上市实现了我们最初的设想和规划。我们考虑的初衷是,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经过十年的发展,尤其是近几年超高速的发展之后,取得了相当的成就,但也产生了不少问题,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需要一种领导力(leadership)和榜样(role model)。我们想通过宜人贷的上市,给予行业这样一种力量。美国的资本市场对于待上市公司商业模式和风险控制的考察,能够令我们作为互联网金融的领军企业,得到进一步提升。

另外,宜人贷和Lending Club等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也有很大的不同。美国市场对于这种相似模式有着很好的理解。当然,我们在这一过程中也发现,针对中国的模式创新,我们和市场和投资人之间还需要进行大量的沟通。

目前国内征信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宜信经过这么多年发展积累了很多客户的信用信息,形成了一个数据宝库。是否有计划开发或与其他企业合作开发信用产品?

征信无论是对于政府背景机构,还是市场化但接受严格监管的机构而言,其实是在提供一种公众服务,是一种非常严肃的、有公心的服务。这些相应的信息,不是某一个机构或者生态圈独有的,而是整个机构和生态圈不停的、主动的提供的数据共同构成的组织形态。但对于更多的数据使用者来说,是基于广义的征信机构提供的数据,以及根据战略选择而建立的独有数据,向自己的目标人群提供最佳的服务。在中国范围内,我们的定位是后者。我们从公众信息体系中获取数据,当然也不断提供一部分我们的数据。现在我们国家的征信体系刚刚开始,其中最有优势的是央行。我们很高兴地看到央行正在不断创新,提供更好的公众服务,也相信未来一定可以做得更好。

很多创业者都急于得到一些专业的信用服务。在目前一些地区一些特定年龄层的消费群体还得不到这种服务的情况下,有没有相关的产品可以投放市场?

如果这些创业团队希望从长线角度,对于目标人群的风险情况有直接的管理和掌握,是需要打造核心竞争力的,似乎不太适合与其他机构合作来解决核心竞争力的问题。但如果是电商希望提供互联网金融的增值服务,希望和我们这样的机构合作,就需要清晰的定位,他们自己并非金融服务提供商。

在国内创业者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定位问题。国内很多行业现在出于创新早期,很多创业者的业务可能既水平又垂直,这与成熟市场的发展逻辑是不匹配的,但我们仍处于早期,所以也可以理解。

宜信和宜人贷在未来发展中可能面临的主要障碍是什么?目前已经有很大很稳定的客户群,那么未来是否会有其他方面,比如来自监管方面的障碍?

无论是普惠金融还是财富管理等金融相关的业务,都需要多年的积累,一定要有耐心,要有对风险的敬畏之心。这种心态我认为我们是具备的。相对于长跑而言,短跑者或相对激进的人可能就缺乏一些考量。未来随着监管逐渐深化,对于消费者、理财人士以及平台而言,环境都会越来越清晰。

我认为,从财富管理的角度来说,改变投资者的心态(mentality)和追逐产品(product-driven)的习惯还是有挺难的。举例来说,科学研究都表明了,散户炒个股没有好果子吃。但为什么还有那么多散户,明知如此,还觉得自己可以。我无法预测,未来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在中国有这种长线投资的逻辑。在美国,通过共同基金,资产配置,能够在十年二十年内为自己退休后和下一代的生活做相应的财务规划。但在中国还没有大行其道。

国内散户急于追求短期利益的心态和理念是错误的,却是大范围存在的,同时也创造了机会。P2P在过去的十年要不断挑战传统的认知,是非常不容易的。但既然有这样的理想,我们就要努力把它做好。

大家经常拿宜人贷和美国一些网贷平台进行比较,您刚才提到其实是很不一样的。中国和美国的大环境上又有哪些区别呢?

希望能找到基准(benchmark)进行比较,是人之常情。大家了解一个新事物,希望和熟悉的事物联系起来,是很自然的,但与此同时,这种思考框架(thinking framework)对于创新是不利的。所以我认为,要比较平和地看待这个问题。在看到创新时可以更加包容,从创新者的角度,也要对类似的质疑有更加充分的思想准备。

仅就普惠金融市场的信用体系来说,中国还有几十年的路要走。信用体系和信用应用,以及与美国类似的信用环境,都需要很长时间来建立和打造。但美国走了50年的路,我们不必然走这么久,可能15年就够了。50年前,美国并没有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但现在在中国都有。美国在创新过程中走过的一些弯路,我们可以避免,我们“后发”不见得能“弯道超车”,但至少可以加速赶上。

在财富管理的领域,美国大众是有通过长期理财获得合理收益的逻辑的,他们在理财方面有着几年甚至十几年的长远视野,这正是中国投资者缺乏的。就资产配置的逻辑而言,理财者似乎也明白,要将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但再进一步,他们真的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了吗?理财者会回答说,买了好几种不同的股票,这其实并没有实现资产配置的逻辑。

今年初,我们和哈佛商学院的Randolph Cohen教授,就资产配置应该怎么做出具了一份研究报告,为中国的高净值人士、大众富裕阶层,提供了切实的资产配置标准。Cohen 教授指出,做好资产配置有三条黄金标准:第一,跨境跨市场的配置,黄金资产组合应该是跨境跨市场的,应该包括中国市场和外国市场;第二,跨资产类别,有股票、基金,也要有固定收益和保险保障类的,也要有房地产类的,对于高净值人士来说,可能还要有私募股权投资类的等等;第三,超配另类资产,例如对冲基金、VC、PE、房地产金融,甚至包括一部分艺术品投资、林业投资,都是非常有趣的另类资产类别。符合这三条,才是好的资产配置。

对于理财者来说,首先要从母基金开始,不要投资单一基金,更不要直奔单一项目。因为母基金是最能够帮助理财者学习不同的资产类别,和不同基金的运作情况的。事实上,大型的退休基金(pension fund)和捐赠基金(endowment fund)也都是这么做的。几年之后,当对于一些领域,比如医疗或互联网科技,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可以尝试这些单一领域的基金。对于一些单一的项目参与跟投,要视自己的资金规模和风险承受水平进行配置,一般来说个人不要涉及单一项目。


学习资产类别、进行资产配置的基本认识(fundamental understanding)是非常关键的。中国财富管理行业的发展,从这种逻辑来讲,要走的路还很长。

    【 联系我们 】

    联系人:何老师

    手机:13911229638

    邮箱:[email protected]

    邮政编码:100084

    地址:清华大学校内

    招生热线:13911229638 何老师 地址:清华大学

    2014-2016 Copyright 总裁班培训官网 建站技术支持 明略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