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科技创新的两大力量,一个是战争,一个是商业。战争带来的是死亡的威胁,商业竞争对企业而言也意味着死亡的威胁。如果认为公司不会死,可能真的就慢慢死了;如果你天天觉得公司会死,公司反而会越做越大。
我们每天都能够积累很多新数据,现在这个数据量非常大了,但我们并不觉得这些数据本身能产生太大价值,要使数据有好的价值,真正对社会产生影响,还必须跟各个行业进行结合。
所谓“互联网+”非常有道理,但跟医疗结合可以产生什么影响,跟教育结合可以产生什么影响,跟金融结合可以产生什么影响,只有把数据共享出来,才可以发挥很好的价值。
对百度来说,我们不仅愿意共享数据,也愿意共享很多技术,比如说我们的语音识别技术,接口是开放的,大家可以随意调用。我们的自动翻译技术,中英翻译,还有其他27种语言,我们共支持700多个翻译方向。这些技术大家都是可以使用的,还有很多,比如说定位技术、图像识别技术。
在提供这些技术给外面使用的时候,因为这些使用我们也积累了更多数据。数据越多就越有机会去改进自己的技术,所以这是一个不断加强的过程。百度只有把这些东西拿出来,给别人用了,自己才能够有很好的提升。
共享经济,是最近提出来的概念,大家可以看看百度百科,共享经济的定义跟共产主义社会的定义几乎是差不多的,都是按需分配,大家没有特别强烈的“谁拥有什么”,更多的是“谁需要什么”的概念。
但理想很美好,还得要靠实干,还是要靠一步一个脚印。对于百度这样的公司来说,我们更擅长的是技术,所以还要靠技术进步来推动产业的发展。包括现在很火的人工智能技术,现在大家都觉得它特别特别重要,但是5年前、10年前有谁真正地在不计代价去投入、去做这些东西?
人工智能是“披着狼皮的羊”
我们现在说起人工智能觉得很神奇,甚至对它产生一定的恐惧。网上有一个段子说我是“人类反抗军最后一个人工智能的工程师”,实际上没有那么可怕。如果用一个老百姓的话来说,人工智能基本上是一只披着狼皮的羊,看起来很可怕,其实没有那么可怕,它是很有益的,可以为人们所使用的。
今天百度做的自动翻译,就是底层的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快要进入实用状态了。刚才有位领导坐在我旁边,我们聊天谈到“将来人工智能可以替代什么职业”?其中一个职业很有可能就是翻译,不论是同传还是随行翻译,将来这个职业可能就不存在了。技术会不断替代各种各样的东西,一方面它确实会给人们带来一定威胁,但另一方面也不断地给人们带来收益。最后,也许用共享经济的模式能够让人们最直接地从技术的进步当中获益。
百度做搜索起家。在10、15年前,搜索背后的技术基本上就是一个简单统计,搜索一个词,出现这个词频率最高的网页就是搜索结果。后来我们发现了超链分析,链接中出现这个词的频率最高,才会排到前面。大约7、8年前,我们发现其实用户行为更可以反映出哪篇文章更相关。于是百度就开始投入人工智能的研究,机器学习就是人工智能的分支。
现在用百度和10年前用百度的感觉似乎是一样的,但背后的技术完全不一样,现在的百度搜索是利用机器学习技术,或者说是人工智能技术在支持它。2012年开始,我们意识到深度学习这个技术即将进入爆发期,所以开始重兵投入。2013年1月份,我们正式对外宣布成立了全球第一个深度学习研究院IDL,之后就在自然语音理解、机器翻译、语音识别、无人驾驶汽车、图像识别等领域展开研究。
我们现在已经取得一定成就,比如我拍一张照片,机器就可以根据这张照片作一首诗,这是因为机器可以识别这张照片,然后根据识别结果进行创作,其实机器不是真正理解后进行的创作,而是根据网上无穷无尽的语言材料进行创作。
很多在人看来比较简单的东西让机器学起来比较难,在人看来比较难的事情,机器学习起来反而容易。比如机器下围棋是容易的,机器开车就是难的。让人达到围棋九段很难,让人拿到驾照就相对容易。还有很多很多看起来很简单的东西,需要机器去克服。克服之后,简单的脑力劳动逐渐就会被机器所替代,工业革命替代体力劳动,大批手工业从业者会失业,但同时也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未来人工智能革命也是一样,会替代很多简单的脑力劳动,但是也会创造很多新的机会。
我们非常愿意将技术共享出来,让大家一起使用会让技术进步更快,有很多人过来调用我们翻译的东西,我们就可以看到需求,看到他们为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如果我们解决得不好,我们就会想怎么能解决地更好,所以这些东西共享越充分,进步越快,进步越快大家受益越大。这不是一个游戏,今天会议的主题是“共享”,不仅是数据的共享,技术共享也是非常重要的。
战争与商业推动创新
刚才Pony(马化腾英文名)讲的时候,其实避免讲“竞争”这个词,包括贾跃亭刚才也说不能跟BAT竞争,Pony说这些东西好像比较俗。我觉得不俗,科技的创新背后一直有两个非常大的推动力,不知道是否有人注意过。
我问过很多搞科学、搞企业的人“您觉得某一种巨大的创新,到底是怎么发生的?是不是这个科学家非常理想主义,没有任何其他力量的推动,突然脑洞大开就想到这个东西?”很多人告诉我说,他们就是这样的人。但在我看来,有两个非常大的推动力量是绝对不能忽视的:一个就是战争,比如图灵,图灵之所以有那么多的创新,其实是一战、二战的时候不断因为战争的威胁。人毕竟还是惧怕死亡,在惧怕死亡的时候就特别能够激发创造性,产生很多很多新科技;还有一个就是商业的力量,我们今天不能鼓励战争,但可以鼓励用商业力量推动科技进步。
好几百年之前,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不是因为他一个人有这种intellectual curiosity(求知欲、好奇心),所以就发现了占整个地球20%多陆地面积的新大陆,而是他后面有商业力量的支持。他最早去找葡萄牙王室,被拒绝;找英国王室,被拒绝;找法国、意大利,后来又找葡萄牙都被拒绝。最后西班牙王室决定资助他,这样他才能够有那么大的舰队,带着那么多科学家走那么长时间。
很多科学的进步,背后都是有商业力量推动的,我们做企业的其实就是应该思考,怎么用我们的商业力量来推动科技的进步。而这里面竞争又是非常关键的东西,如果没有竞争,谁都不会有那么大的劲头天天这样做。战争是死亡对你进行威胁,商业竞争在某种意义上其实也存在死亡的威胁,只不过这个死亡是企业的死。如果说这个公司不会死,它可能慢慢真的就死了,你天天觉得公司会死,这个公司反而会越做越大。
腾讯和百度能合作不能合并
关于主持人讲的百度和腾讯能不能合并这个问题,我认为如果这样组队,我会考虑两个问题:
第一,我和Pony要有很好的合作,但不能合并。虽然腾讯和百度的企业文化比较类似,但这么大体量的公司如果合并风险还是非常大的。我们首先要商量好,我干什么,你干什么,谁的优势怎么发挥出来,这是第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
第二个要考虑的问题就是,我们不能被拉到他们擅长的领域里去“打仗”。刚才Pony讲,我们比较擅长软的、服务的东西,他们比较擅长软硬件一体化的东西。如果哪天我自己一冲动说,我们也要去做硬件的东西,那可能就比较危险了,开始玩他们擅长的游戏了,这就不行。要打胜这一仗最最关键的就是脑袋要清楚,自己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别人擅长干什么、不擅长什么。但无论怎样,我们没有分歧。腾讯也不想和百度合并。
(现在有人把BAT称作三座大山),其实“三座大山”都是盆景,大家别太当真。我觉得什么模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满足什么需求,这个市场到底在哪里,有多大,这个最重要。所以我们做任何一个东西,不是看把百度做成什么样,而是要看把产品做成什么样,可以更好地满足别人的需求。
前一段时间我们从PC向移动转型,你拿着手机进行搜索的时候,会发现屏幕变小,网速变慢,那这种情况下搜索应该变成什么样子,这是我们该考虑的。这时候我们发现,还有更加自然的交互方式,就是现在的语音搜索,对着机器说话,就可以获得搜索结果。这和过去人们使用键盘是完全不一样的感受。现在大多数人,包括90后,都是和键盘一起长大的,所以他自然而然觉得键盘输入是更加自然的方式。但从00后开始,他们是用手指头上网,在触摸屏的情况下手机有麦克风、有摄像头,这种环境下更自然的交互方式就是说话,当需求不再是一两个词可以表达清楚的时候,你就会更加喜欢用语音表达。
刚才看到一个实际案例,信用卡1月22号到期,22号又有了消费,那么3月份该怎么还款等等一大堆,50、60个字的问题,用文字不容易表达清楚,但用语音说,可能10秒钟就说完了。我们怎么能够满足人们这样的需求?自动翻译、无人驾驶汽车等,其实全部都在想怎么更好满足市场需求,怎么把人解放出来,而不是说用什么模式、平台、入口或者垂直整合等,这些都不是关键。
百度会加大企业级软件投入
对企业软件服务市场,我问pony“你是不看好企业级这个市场,还是说虽然看好但不想进入?”Pony对我说:“不是(不看好),而是觉得这个市场的发展比我们想象中的慢很多。”
说实话,我刚刚问Pony的问题,也是我在思考的。我还是非常看好企业级软件市场的,如果过去10年企业软件市场是这样发展,可能未来10年是另外一个上升过程,原因是什么?原因就是过去很多年中国主要还是靠廉价劳动力在市场上竞争,那时候花很多钱买软件还不如少花一点钱多雇佣几个人来解决,这在未来是不可持续的。企业级软件在未来会有长期的、高速的成长。虽然现在企业级软件还不是百度的主要业务,但未来我们会逐步加大这方面的投入,也欢迎各种各样的公司来跟我们谈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