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总裁班报道:12月6日,清华经管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党委副书记、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朱岩在“教育的未来”网易教育大选发表主题为《互联网思维与教育转型》的演讲,分享了他对互联网时代教育产业发展的思考。以下文章为12月7日网易教育频道的报道。
2016年“教育的未来”网易教育大选,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朱岩先生在网易教育大选上发表了《互联网思维与教育转型》的精彩演讲。他认为中国的教育乃至世界的教育确实是在一个变革的关口,在这样一个重要的时期,我们共同来探讨教育的未来具有非凡的意义。
清华经管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学院党委副书记朱岩在“教育的未来”网易教育大选发表主题为《互联网思维与教育转型》的演讲
2014年美国曾做过一个调查——主要看数字化变革的影响层面是什么样的?他们调查了员工数在250人以上的企业,一共调研了1254位高管。当时调研时,大家会觉得媒体和零售行业会率先受到数字技术的巨大冲击,然而调研结果却出乎意料,大家可以看到(图式数据中)教育排在第二位,仅次于保险。
互联网的发展对教育产业的影响大家有目共睹,大家认为受到互联网的冲击,就有可能发生根本性的变革。人们之所以有这样的共性认知不仅是因为互联网将教育从线下搬到线上的问题,也不单纯是将内容媒体化的问题,而是根本性转变了人类知识的创造和传播方式。
我们回顾现有教育体系,可以看到多半都是一种精英创造知识的体系,精英传播知识的体系,无论是清华大学的教授,还是新东方的明星讲师,实际上都是一种精英教育的模式。也就是说我们把少数精英集中在一个特定的场所里,形成了现在的大学体系。但这样一种体系的形成是围绕着少数精英创造知识来完成的。但实际上,我们在互联网时代中最强调的是去中心化,每个人都可以创造知识。我们原来习惯被动的接受别人的知识,现在却让你来创造知识,你能适应这样的改变吗?为什么直播如此火热?直播就是让你来创造思想,让你来创造知识就是教育的直播。所以,知识创造方式的变化,知识传播理念的改变,会给教育的未来带来真正的翻天覆地的改变。
“慕课”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改变学习的效率,其本质在于社区化的学习模式,让人们能够采用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一种学习方式来学习,从更多人那里获取想不到的观点。一旦我们能将有限的差异共享化,知识传播的效率就会发生空前的改变。
知识传播效率的改变需要我们真正的改变规则
2009年恐怕没有太多人知道区域链这个概念?那个时候大家都知道比特币,在当时1美元能购买1309个比特币,而在今天一个比特币能购买770美元。这样一个新生事物在这几年带来的表象变化其本质是什么呢?——就是在改变社会的规则,改变原来以中心化为代表的运营方式。所谓区块链的思维模式就是去中心,让所有人都成为知识的创造者,所有人都成为知识的传播者。每个人都是教师,每个人都是教授,那么这时候的教育肯定是和我们现在是不一样的。
目前,我们大家都属于尝试阶段,为人类知识传播的未来做着一系列的准备性工作。当然这里面最为核心的一点就是我们该建立一种什么样的平台?我们希望学习者能够采用社交化学习的新模式。因此,教育的规则是要被改变的,而这种改变要基于一种新的互联网思维模式。
我们从三个层面来理解这种互联网思维模式:
第一个层面的认知就是我们把它看作一种渠道的变革,也就是我们把线下的教育搬到线上来做,这就叫互联网教育。这样一种模式最容易入手也是对教育本质改变最小的。
第二个层面的认知是从社交的层面来探讨教育的变革。也就是说我们要看到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的转变,而人和人之间关系变化了之后,这些知识传播的渠道就不一样了,知识的方式也就不一样了。所以当连接变成一种资源的时候,它会改变我们社会学习的方式,改变我们的知识传统的方式。
第三个层面的认知是现代社会的变革。前些年经济的发展更多是基于西方哲学体系发展起来的,我们知道西方哲学是和自然科学结合得非常紧密的,最早在公元前570年毕达哥拉斯提出来万物皆数的时候就对人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以后无论是美国的知识体系还是德国的知识体系,基本上是围绕以分解为核心的体系来展开,我们认知世界也是用分解式思维来分解世界的。我们高校里面的学科体系也基本是按照分解式的方式诞生的。如果我们换成互联网式的思维模式呢?就是系统、集成式的思维模式,这实际上是跟东方的哲学体系是相一致的。我们东方并不强调分解,而是强调系统,所以我们原来认为只有用分解才能认知世界的本源,
才能创造知识,我们现在看到用集成和系统一样可以创造大量的新知,开创更多新的学科领域。比如说关于生命科学,比如说关于量子,量子的认知实际上在哲学层面上来来,已经从西方过渡到东方,在某种程度上,互联网时代是东方的时代,我们应该有哲学上的自信来发展国家,发展经济,发展教育的时代。
未来我们应该提供的教育应该具备以下三个特征:
第一是移动性,我们如何提供多设备协同的、占用更宽带宽的教育的模式,这在很多企业中已经是一个尝试的方向。
第二是参与性,我们一定要让大家参进来。如果我们能做成没有一间教室的大学,没有一个教授的科研机构,当我们能做成与之类似的人类社会的新的组织模式的时候,可能我们才真正迎来了未来的教育。
第三是智能性,我们目前所看到的教育机器人、教育大数据分别从软硬两方面让我们看到教育未来的样子。例如,在进入家庭的机器人领域,最有希望的是教育。如果有一天我们的教育公司能做出推向中国家庭的教育机器人,那么这类机器人必将取代原来家教的方式,提升我们的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