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新闻网6月20日电(通讯员 曹战江) 6月16日,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吴巍巍带领医师团队,于国内率先应用“药涂球囊新技术”,成功治疗下肢缺血患者。
药涂球囊示意图。
患者刘先生因为“间歇性跛行2年,加重1月”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治疗,经诊断,为“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下肢动脉CT血管成像显示:右侧股浅动脉重度狭窄。术前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血管外科吴巍巍主任分析了患者病情,该患者属于短段狭窄闭塞病变,药涂球囊的远期效果更佳。2016年6月16日,吴主任带领清华长庚血管外科团队赵克强、赵俊来、曹战江医师为该患者实施了股浅动脉药涂球囊扩张手术,术后血管造影显示,患者下肢血流恢复,间歇性跛行的症状消失。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在下肢动脉内壁上形成,导致血管腔狭窄,出现下肢缺血症状,如下肢间歇性跛行、疼痛、发凉、麻木等症状。中国目前大约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2000万患者,70岁以下人群发病率为3-10%,70岁以上人群为15-20%。该病患者大部分为男性,多在老龄人群中发病。
目前,主流的治疗方式是微创的血管腔内治疗,通过球囊扩张、放置支架治疗病变,恢复血管通畅。仍然有部分患者血管内膜的增生,在治疗后再次出现血管阻塞。
药涂球囊(Drug-coated balloon,DCB),在用于扩张血管狭窄部位的球囊表面涂有抑制内膜增生的紫杉醇、雷帕霉素等药物,在扩张病变的同时将药物释放在局部的血管内膜,抑制血管内膜的增生,提高了血管通畅率,减少再次手术的风险。5月25日,国内首个药涂球囊经国家药监局批准正式上市。
《新英格兰医学》(NEJM)、《循环》(Circulation)等国际顶尖医学杂志发表的多个著名临床研究结果表明,药涂球囊的通畅率高于普通球囊(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而病变再狭窄率、再次干预率低于普通球囊。药涂球囊与金属支架、药涂支架治疗效果一样,其显著优势是在合适的病例减少甚至避免放置支架。对于放置支架后血管再次狭窄的患者,药涂球囊治疗也有不错的临床效果。随着今年国内首个药涂球囊获批上市,外周药涂时代来临,为下肢缺血患者提供国际先进的治疗理念和更多选择,给他们带来了福音。
吴巍巍主任在学术大会上发言。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血管外科是国内率先开展药涂球囊治疗的中心之一,吴巍巍主任曾在国内学术大会上作《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病变腔内治疗的未来》学术报告,指出药涂球囊是下肢缺血疾病治疗的未来方向。药涂球囊、斑块切除或减容等多种新技术的联合应用可提高下肢缺血的治疗效果。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具有治疗下肢缺血疾病的先进的技术水平和治疗理念,开展了包括药涂球囊、血栓斑块抽吸旋切等多项新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