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2教师4校友荣获第十一届光华工程科技奖

发布时间:2016-06-06 点击:

清华新闻网电 日前,由中国工程院组织的第十一届光华工程科技奖的评奖工作结束。本次共有34人获奖,其中 1人获成就奖,16人获工程奖,17人获青年奖。清华大学两位教师: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教授金涌、土水学院教授张建民与四位校友:北京邮电大学教授邓中亮,中国南方电网公司李立浧,工业和信息化部朱高峰,香港大学教授陈清泉均获得工程奖。颁奖大会于6月1日在北京会议中心举行。

金涌,1935年生于北京,满族人。1959 年毕业于原苏联乌拉尔工业大学,1959—1961年在天津大学深造,1961—1972年在中国科技大学任教,1973年至今在清华大学任教。现任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长期从事化学反应工程、流态化反应工程教学与研究工作。通过气固湍流流场时空结构研究,提出了气固流态化流型转变的机理模型和定量判据;气固并流下行床流体力学、传递学的系统研究;团聚流态化行为的提出和基础研究。

在工程开发应用研究方面,发明了湍动流化床新型复合内构件,改善了流化质量,解决了工程放大的难题,成功地用于指导六种工艺,三十余台大型工业流化床反应器的改造或设计。所研究的气固循环流化床、气固超短接触催化反应器,移动床重整反应器、大型节能干燥装置等已成功地应用于工业过程,在生态化学工程与工艺、产品工程、亚微米与纳米粉体技术研究与应用方面也取得重要突破,获得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

先后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 350 余篇,获技术专利 37 项。

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建民,1960年生。先后获西安理工大学岩土工程学士学位和东京工业大学结构工程博士学位。现任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土木水利学院院长,土木水利学院和水利系学术委员会主任。

长期从事土动力学及岩土抗震工程领域的教研工作,在土动力学若干基本理论以及结构与土体系统的动力分析、抗震设计和测试技术等方面取得成果。200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3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发表SCI和EI期刊收录论文220余篇,参编设计标准及指南6部,获准和公开国家发明专利25项。

邓中亮,1965年生,湖南衡阳人。1991年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硕士学位,1994在清华大学精仪系获博士学位。现任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邮电大学工程技术转移中心主任,北京网络产业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长期致力导航位置服务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带领团队建设了世界首个“羲和”室内外无缝高精度导航位置服务平台,提出了建筑空间无线定位导航基础理论,率先解决国际上通信网增强室内高精度三维定位导航关键技术难题,构建了室内外无缝高精度导航位置服务标准及应用系统,推动导航位置服务的产业规模化应用,部分产品出口18个国家和地区,室内应用占全国60%以上。

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奖11项,论文308篇,专著5部,授权发明76项。创建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导航位置服务研究团队。2014年被中国工程院等评选为“全国十大科技创新人物”。

李立浧,1941年生,江苏省盐城市人。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现任中国南方电网公司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长期从事电网建设,在电网工程、直流输电和交直流并联电网运行技术领域作出了成绩和贡献。参加和组织建设了我国第一条330千伏交流输电工程、第一条500千伏交流输电工程、第一条±5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参加和组织我国第一条也是世界上第一条±8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的技术研究、关键项目攻关和工程建设。作为多条超高压交、直流输电工程的技术负责人和工程负责人,主持关键技术研究,组织工程建设。编写重大工程技术报告10余份,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合作出版专著1部。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部级科技进步奖7项,授权专利8项。为推进我国电网技术发展,尤其是直流输电技术与交直流并联电网运行技术跨入国际先进行列作出了贡献。

200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朱高峰,1935年生于上海,原籍浙江宁波。1951-1952年就学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58年毕业于原苏联列宁格勒电信工程学院,获工程师学位。曾任原邮电部副部长、主任高级工程师,中国工程院副院长(1994-2002年)。

长期从事电信科研工作。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参与主持多个通信载波传输系统总体设计与研制工作,负责总体设计的我国第一套中同轴电缆1800路载波通信系统是我国载波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1978年该项目获全国科学大会奖。特别是负责总体设计的中同轴电缆4380路载波通信系统,频带宽,技术难度大,有些技术达到国外万路载波系统的水平。打破了国际上对我国的通信技术封锁,取得了丰硕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八十年代倡议并组织建设全国长途自动电话网,提出网络运行可靠性总体设想,推动了通信网络理论的发展。九十年代组织制定了我国长途网络规划,为“八五”计划期间建设我国22条光缆主干线起了主导作用。为我国邮电事业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陈清泉,1937年生于印度尼西亚的马吉朗市,原籍福建省漳州市。1957年毕业于北京矿业学院,1957—1959年在北京清华大学进修研究生,1982年获香港大学哲学博士,1993年获乌克兰敖德萨理工大学荣誉科学技术博士学位,2008年获英国洛夫堡大学荣誉技术博士学位。美国电机电子工程师学会院士(IEEE Fellow);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乌克兰工程科学院院士;匈牙利工程院荣誉院士。香港大学讲座教授。

提出了电动车研究核心和总体指导思想,将汽车技术,电机技术,电力驱动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和现代控制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为现代电动车学奠定了基础,使现代电动车学这一新兴交叉学科从理论到实践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又提出了能源与信息的联系,多次获得国际性科技杰出成就奖。他是世界电动车协会的创办人及轮值主席,被誉为“电动车三贤士”之一。撰写的专著《现代电动车技术》,总括了现代电动车学的体系。多次任国际学术会议主席或主题报告者并兼任国内外著名大学名誉或客座教授。兼任政府、企业的高级科技顾问,国内外专业学术团体领导职务。发表了300多篇论文、11本著作和10项专利。获英国电机工程师学会国际杰出学术演讲勋章;中国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香港工程师学会最高荣誉金勋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属下世界工程师组织联盟的卓越工程成就勋章;英国皇家工程院菲利普亲王勋章并誉为“电动车之父”。

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光华工程科技奖是由政协原副主席朱光亚和台湾实业家尹衍樑、陈由豪、杜俊元先生捐资,中国工程院管理、承办的奖项,主要奖励在工程科学技术及管理领域取得突出成绩和重要贡献的中国工程师和科学家,以激励他们从事工程科技研究、发展、应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其工作顺利开展并取得成果。

光华工程科技奖设“成就奖”、“工程奖”和“青年奖”三个奖项,每两年颁奖一次。自1996年首届颁奖以来,光华工程科技奖已走过了20年的历程,评选11次,共有机械、运载、信息、电子、化工、冶金、材料、能源、矿业、土木、水利、建筑、环境、轻纺、农业、医药、卫生、工程管理等十几个不同工程学科的234位科学家获奖,激励了他们进行工程科技创新的积极性,促进了我国工程科技的发展,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反响。

    【 联系我们 】

    联系人:何老师

    手机:13911229638

    邮箱:[email protected]

    邮政编码:100084

    地址:清华大学校内

    招生热线:13911229638 何老师 地址:清华大学

    2014-2016 Copyright 总裁班培训官网 建站技术支持 明略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