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张林琦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判断抗体是否有效,有两种方式——体外实验和体内实验。这三株抗体在体外实验时都能阻断埃博拉病毒进入细胞,说明他们具有很高的中和能力。做动物实验时,其中两个抗体在小鼠感染埃博拉活病毒48小时后,起到很强的保护作用。作为用于预防和治疗埃博拉病毒感染的候选药物,这三株抗体都很有潜力。”
埃博拉病毒于1976年在刚果民主共和国发现,一直在非洲中部小范围暴发和流行,平均病死率高达40%左右。2014年,埃博拉疫情在非洲西部大范围暴发。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此次暴发导致11300多人死亡,超过了过去近40年的总和。
目前,临床上还没有针对埃博拉病毒的特异性治疗药物和预防性疫苗上市。
2014年初,张林琦团队在国内率先开展了针对埃博拉病毒的研究。他们与陈凌教授课题组合作,从免疫的中国猕猴体内,成功分离出三株具高中和能力的抗埃博拉病毒抗体Q206、Q314和Q411。
张林琦表示:“为了进一步提高抗病毒活性和广谱性,我们正在研发第二代埃博拉病毒抗体,期待和有志于埃博拉病毒研究的医药研发单位合作,使这一科研成果早日进入临床研究。”
来源: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