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以“连接·分享·全球化”为主题的LINK2016在线教育论坛暨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在线教育奖励基金(全通教育)颁奖典礼在清华大学举行。教育部领导、地方教育主管部门负责人、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国内外高校校长、高校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开放大学校长、企业大学校长、高职中职校长、中小学校长、优秀教育企业家、媒体主编等共300多人出席论坛。此次会议由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主办、由全通教育、学堂在线、《现代教育技术》协办、中教全媒体承办。
会上,清华大学副校长施一公院士代表清华大学致辞。施一公提到,MOOC为清华大学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现在,清华正在基于MOOC对多门课程开展了混合式教学,希望以此来带动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同时清华正在通过学堂在线把清华大学的优质资源辐射到全球。
教育部高教司副巡视员张爱龙代表教育部做了致辞,他在致辞中表示,2015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这为高等院校开展MOOC课程提供了很好的指导。他同时表示,MOOC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法。
全球知名在线教育平台edX总裁AnantAgarwal教授做了《MOOC2.0:InnovationandAccountability(MOOC2.0:创新与责任)》的报告,他提出,在MOOC的环境下,学习的边际成本越来越低。Edx正在推出“微”学位,“微”学位一是学习的经济成本低,二是学习的时间短。他认为,未来MOOC需要在三个方面进行深入思考。第一,在课程质量上的创新上。第二,对学校的影响上,如学校是否要重新设计课堂格局等。第三,也是很重要的一点是诚信问题。他表示,诚信是MOOC教育的瓶颈,MOOC有责任突破它。
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袁驷教授介绍了清华大学学堂在线的发展情况。学堂在线从上线至今已有287门课程,到现在注册人数达到274万,遍布全球137个国家和地区,选课总人数为504万。“这相当于200倍的清华校园学生。”袁驷说。他提到未来学堂在线的规划是智能化、社群化、国际化、混合化、积成化(也就是从碎片化到体系化的学习模式)。
袁驷教授介绍了清华大学正在推进的“雨课堂”,其主旨是重新定义混合式课堂。它以微信等手段为媒介,注重个体学生的学习数据的保存及学习行为分析,教师和校方从而可以通过这些数据,调整课堂教学及相关的评估评价,对个性化的学习更有帮助。
会上还举行了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在线教育奖励基金颁奖典礼”,包括国防大学校长杨学军、青海大学校长王光谦、清华大学附中校长王殿军、江苏省泰州中学校长董健、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局局长王浩等在内的个人和所在学校获得了教育信息化突出贡献,教育信息化优秀个人以及优秀项目奖项。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李未院士、清华大学张钹院士等为优秀个人及项目颁奖。清华大学副秘书长、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聂风华主持了开幕式及颁奖典礼。
上午的大会还举行了以“连接世界改变未来”为主题的圆桌论坛。论坛中,青海大学校长王光谦院士分享了青海大学翻转课堂的情况,学生通过MOOC平台学习清华大学的课程,经过统计,翻转班的学生们的分数平均都高于非翻转班。他说,这样的方式对西部教育水平的提升是非常有帮助的。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局局长王浩分享了闵行区教师通过翻转课堂提升教学质量的情况。现在,教师们经常在网上“晒课”,同时专家团队会对课程进行探讨并提出修改意见,经过这样的反馈后,再进行课程的反思重建。台湾新竹清华大学教授黄能富提出目前MOOC中的挑战,包括考试是否公正,互认学分等问题。亚马逊AWS首席云计算企业顾问张侠博士说,人工智能将会给现代教育带来深刻变化,未来在认知科学上将会有重大突变。论坛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党委书记孙茂松主持。
下午的会议由三个圆桌论坛组成,主题分别是“互联网+时代重构教育模式、互联网+对教师职业冲击以及教育与资本、科技与人性的融合与博弈。论坛由语文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原新闻发言人王旭明主持。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原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钟秉林教授从管理机制的角度对MOOC的发展进行了分析。他指出,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教学模式正在不断完善,包括学习监督和效果评价机制等都在不断完善,这成为其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他提出,课程教育不等于学校教育,互联网教学不可能完全取代学校教育,所以也不存在学校消亡的恐慌。“我们应该把关注点放在如何提高在线课程的质量以及线上和线下教学如何有机融合等具体问题上。”
国务院参事汤敏、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联席院长黄荣怀、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室特聘参事、教育督学顾问李小鲁、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教授、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戴玉强、北京大学企业与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吴峰、大连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院长惠晓丽、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李艳梅、北京35中校长朱建民等出席并参与了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