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生:中国企业的出路何在?

发布时间:2016-04-26 点击:

产能过剩是最大的挑战

       2016亚布力年会的主题是“企业家:信心与动力”。首先看宏观经济,无论是全球,还是中国经济,在过去这一年中,都是不太乐观的。
      首先从正面来看,中国企业在崛起。过去十多年,很多国外企业直接投资到内地,特别是中国入市之后,很多跨国企业将自己的业务总部放在了上海或北京。过去几年,借助国外资本、技术,中国企业自身也得到了快速成长。
     当年我们曾经仰视的飞利浦、松下,现在也都面临困境。飞利浦基本上退出了消费电子产业,转去做医疗设备。曾经很辉煌的诺基亚、摩托摩拉、GE的白电都分别被并购。美国的企业在消费电子领域的战略管理是最强的,但他们现在基本上已主动退出这个行业。欧洲和日本的运气就不够好了,比如最近炒的沸沸扬扬的夏普破产重组。夏普是半导体显示的鼻祖,其资产、专利技术所有业务仅值7千亿日元,比今天TCL一家公司在半导体显示产业的投资还要小。
      由此看来,整个产业的全球格局在发生变化,中国企业的崛起改变了这一格局。未来,我相信中国企业一定会在这个领域,在全球市场扮演主导角色。未来10年或20年后,我相信会有更多的实业企业家,能够很有底气地站在这个舞台上,和大家分享是如何把产业和业务做到全世界的。
      另一方面,中国实业发展的挑战也非常大。首先,由于大量外资进入,加上中国企业自身的成长,目前中国所有消费产品行业几乎都是产能过剩的。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消费产品生产国家,无论是广义的消费电子产品,还是其他消费产品,百分之六七十都是中国制造,但当前全球已不需要或买不了那么多中国的产品了。所以,过剩产能是目前中国实业发展的挑战和问题所在。因此,从理性角度,以及许多经济学家的角度来看宏观经济或实体经济,都很难乐观。
中国企业的出路何在?
       企业家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企业家无论在任何时候,都要坚信一定是有出路的:
       第一,参与推动中国新一轮的经济改革。把内需市场做大,是中国经济和中国企业成长的主要动力。这几年,政府也一直在围绕这个目标不遗余力地推进,但方法效果不一。以政府对推动整个中国经济转型发展、扩大内需所投入的资源来看,如果应用的更得当一些,其产生的效益应该会更好。当然,这是政府和经济学家要更多考虑的事情。

作为企业家,要考虑的是如何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实现自身的产业转型、升级。过去,中国企业主要是靠效率、速度、成本控制这三个法宝来推进自身的发展,建立竞争优势,今后,这三样东西依然要保留。但是,仅有这三样还不够,我们一定还要提高产品的创新能力。

      第二,“互联网+”。之前,TCL更多的是产品制造公司,未来,我们会把互联网的观念、应用,与各种智能终端产品应用更好地结合,创造出新的领域。
      第三,国际化。既然中国有这么强大的工业产能,我们就一定要把产能优势在全球更多的市场中,转化成产品销售的优势。去年,TCL的销售额是1045亿元,其中约47%来自海外市场。未来,我们希望这个比例能够超过50-60%,因为从全球市场来看,我们所占的份额还很小。如果能在一两个主要国家涨1-2个百分点,可能我们的全球销售额就可以提高10个百分点。
     在竞争中,优胜劣汰是一个自然法则,一定要让自己成为强者。“进一步刀光剑影,退一步万丈深渊”,只有努力往前走才有未来,这就是我们的信心和决心。

    【 联系我们 】

    联系人:何老师

    手机:13911229638

    邮箱:[email protected]

    邮政编码:100084

    地址:清华大学校内

    招生热线:13911229638 何老师 地址:清华大学

    2014-2016 Copyright 总裁班培训官网 建站技术支持 明略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