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总裁班报道
清华和北大之间的故事
想在清华与北大之间的比出个高下来大概是中国最困难的一件事情。这么多年下来,几乎每个时代都会有人发表一些见解争论一番。
清华号称中国的“马萨诸塞理工学院”(MIT),北大号称中国的哈佛。
美国人关于MIT与哈佛特征的一个笑话也适用于描述清华和北大: 某公司两位男士一起出差。他们一个毕业于MIT,一个毕业于哈佛。途中休息时两 人一同上厕所小便。完事后哈佛毕业生仔仔细细洗了半天手,而MIT毕业生不洗手 就走了。哈佛毕业生见状便很神气地说:“我们哈佛的教育最全面,不仅教授专业知识,而且训练各种礼仪卫生习惯,比如,上完厕所要洗手。”MIT毕业生答道 :“我们MIT只教授最有用最实际的知识。比如,上厕所不把手弄脏。”
02
北大的人总爱问Why?(为什么)——为什么干这个?为什么不干这个?为什 么这样干?为什么不这样干?为什么让我干?为什么不让我干?……回答一个问 题,马上能冒出十个。如果想一一答完,保险什么也做不成;如果拒绝这种没完 没了的磨嘴皮子,那就得背上“破坏民主”、“压制自由”等罪名。自发趋向: 夸夸其谈,一事无成。 清华的人总爱问How?(如何)——如何把事办成、如何更有效率、如何……自发 趋向:做出成绩,精益求精。
清华的追求如同钟表,精密,精确,协调一致,为现代化社会所必须。 北大的追求如同气体分子,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气体分子无拘束状态即无气压 状态。有气压就意味着气体分子受到了拘束。无气压状态意味着气体分子无限自 由了,扩散成了真空。只要在地球,就必有气压,气体分子就必有拘束。所以北 大的理想世界地球上实现不了,在有生命的人世间实现不了。要实现北大追求的 理想世界,就必须离开地球,到没有生命的宇宙空间去。
清华人成功的诀窍在于方方面面的协调合作;北大人成功的诀窍在于个人奋斗加权威赏识。对于清华人来说,成功意味着从整体到局部一个环节都不能少,一 步都不能错,既不能无视设计师也不能无视普通工人。对于北大人来说,成功全 因自己精明强干识时务,跟别人无关,更与“素质低劣”的“弱势群体”无关。 让清华人接受“大局为重”、“局部服从整体”、“计划性”、“严谨”、“严 格”、“精确”、“准时”、“实事求是”、“严肃认真”、“尊重实践”、“ 亲自动手”、“客观规律存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等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 基本概念比北大人容易得多。
清华用成果证明自己。北大用嘴巴证明自己。清华把东西拿出来放在那里让别 人看了去评价自己数几流。北大用高调宣传录取分数线、招收的高考状元数量、 毕业生高官榜、毕业生被外国大学录取人数等证明自己“一流”(新闻报道:北京大学校长:北大依旧优秀,赴美读博人数居全国高校第一位) 。
清华的成果让外国人紧张与震惊:高温风冷核反应堆、量子通讯……北大的成果让中国人紧张与震惊:“美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孔子不如章子怡”、“ 当兵要当美国兵”、“一夜美国人”……
很多人生平的第一次骄傲感,是从戴上北大或清华的校徽开始的。这种骄傲感使这两所学校的毕业生往往在几十年沧桑之后,依然自称“北大人”或“清华人”——以缅怀那个留住他们黄金岁月的地方。
但是北大人和清华人之间,却从来多少有些互相看不大起。
清华人挺起坚实的胸脯说:在两校无数次的对抗赛中,你们赢过几回?北大人则斜倚着门框以唇相讥:你连跑步都喊着号子,没有比你们更乏味的人了。
这是北大人文主义和清华科学精神的对话,也是追求自由和遵守纪律的对话,更是传统之花与今日之果的对话。我们从中明晰地看到中国人的两副面孔、两种精神。诚然,他们都是巨人。
在弹吉它唱歌的日子里,北大图书馆草坪的夏夜是最令人难忘的。但往往是清华来的吉它手最终坐在了草坪的中央,因为他们技高一畴。北大学生弹琴在于娱乐和表达,清华人则更在乎技法而于此道痛下功夫。
有一次,一个北大女生去清华的舞会跳舞,一个清华男生请了她。正跳着,那男生突然说:“我记得你来过。”然后准确无误地回忆起那是几月几号,她穿了什么衣服,跳过什么曲子。这女生惊呆了,以至以为他有什么居心,一曲终了就飞逃而去。
这故事在北大是作为笑话流传的:看看你清华人,高达6比1的男女比例失调竟使得你对我们的女孩记性好到这般地步。
尽管有些纯朴的清华学生甚至到毕业时都还没有尝到过恋爱的滋味,但很多“我们的女孩子”还是被清华男生的执着专一打动了芳心。她们造了未名湖畔才子情调的反,在清华人那里找到了更实在的感觉。我们班上第一个结婚生子的女生,就是嫁给了一个清华人。他们今天正在新大陆上过着或甜或苦的日子。而我们班上的许多男生,至今还处于“光荣孤立”的状态,经常啸聚于通宵的饮酒或牌局中。
这两所大学的情形,颇类似于英国剑桥和牛津。剑桥在两校间著名的传统划船比赛中几乎很少占到上风,但他们依然可以嘲笑牛津的绅士们:你们懂得什么叫浪漫吗?
“你们有未名湖吗?”北大人常以此耻笑清华的书呆子们,但这也正是清华人看不起北大才子的理由:未名湖有什么了不起?除了能淹死诗人还能干什么?
这种争吵持续了几十年,并且还将由新一代北大人和清华人持续下去,因为他们都对两校彼此间截然不同的传统和精神充满信心。
虽然是北大人而不是清华人最早喊出“民主与科学”的口号,但整整一个世纪以来,北大人身上却似乎一直保持着中国原生传统的一些特质。换句话说,北大人由于对酒和女生不能忘怀的情调,而使他们的生活更接近于传统的文人士大夫,就连他们无数次试图干预社会生活的行动,其特征似乎更象大学生请愿和“公车上书”精神的延续。这种文人士大夫气,从每天扶杖徐行于未名湖畔的老先生们的背影中就一目了然了。在年轻学子倾慕的目光里,他们本身就是生活和爱的化身。以至一位校园歌手仅用一句就唱出了全部的意境:“有漂亮的女生,白发的先生……”
与北大流淌的文人气相反,清华则以其理工科学院的特点,把现代文明追求精确重实干的精神表露无余。这无疑是一群最具朝气的人。每次我走进清华的大门,都会感到仿佛他的每一个毛孔里都在向外弥漫着精力和斗志。与北大人悠闲甚至显懒散的脚步不同,清华人更象一张拉满的弓,他们步伐更迅速,眼神更坚定,表情更肃穆。
在清华里,你会最深切地体会到什么叫“天降大任于斯人”。
北大以其人文精神,很自然称为首都以至全国各高校的精神领袖。几乎在每一个需要学生们挺身而出的历史时刻,各高校都会首先把目光投向北大:你们打算怎么办?
清华则显得默默无闻得多。明确的纪律感和使命感赋予了清华人一种“泰山崩于前面色不变”的品质。即使在最躁动的日子里,仍有不少清华学生可以踏踏实实地把自习上到熄灯,然后上床倒头便睡。这在北大是不可想象的。那些游离于焦点之外的人,至少会成为同伴嘲笑的对象。以北大传统中著名的宽容,这种现象是很奇怪的。清华人更接近一个自我中心者,在学生时代社会参与意识相对淡漠。不用督导,他们知道目前他们应该多读书而少去分心劳神。他们更象一些苦修者,他们清楚他们还缺乏干预社会事务的能力和手段,他们在有意识地为将来的一飞冲天积蓄力量。
这种不近人情的沉默使他们变成一些“怪人”,可谁若是因此而轻视或嘲笑他们将大错特错。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这群学理工的人,后来成为更优秀的管理者和行政官,并且有望升迁到更高的决策层。而北大人,则在短暂地成为众人注目的焦点后,更多地是以布衣的身份游离于社会之外而终了一生。
从更大的时间跨度上审视,清华人会轻而易举地成为社会的主流。北大人作为一个批评者而不是建设(议)者,则永远带着异端式的怀疑的目光。
是北大人天生的抗拒做官吗?不是。是过早的爆发使他们在走到青春的顶点之前就耗尽了心灵的动能,甚至未老先衰。这是北大人至死不悟的悲剧,而他们却往往更愿意将其归结于社会的不公和人们的偏见。
由过早地入世到过早地退隐,北大人往往意识不到道家的精神是如何地渗入了他们的灵魂。来自未名湖畔的吟唱使他们更醉心于体味某种轻愁薄怨的情调,然后纵情于诗酒之间。而清华人在科学与自律的外表下则更接近于真正的儒家。他们从来不是机会主义者,他们会选择在最适当的时机做全力一搏。读书时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丝毫没有影响到他们中大多数人的入世精神。设想若他们象北大人一样,在读书时就时刻准备着拍案而起,那么他们未来的身影则很有可能与潦倒的教书匠或卑微的科员形象重合。那时,他们可能会在酒后大骂清华害人不浅。而北大人虽以这种普遍不得志的处境,却对自己的母校无怨无悔,甚至以其为终生精神的圣地和灵魂的归宿,北大实在有其独特的迷人之处。
北大这种魅力的核心,就是告诉她的孩子们:你是一个人!你要独立行走于天地之间。这也许注定了你苦难的命运,但你应该以此为傲。因为你是众生的俯瞰者,虽然不是救世主。
北大人是以傲气著名的,以至于不屑于在世俗中为了某一目的而呼朋引类。清华人则不然,他们似乎天然具有群体合作的精神。读书时,他们常常以这种精神在体育馆对抗中把北大的散兵游勇打得落花流水;走上社会后,他们也是以这种精神互相提携,一荣共荣。
在这个意义上,北大象雅典,而清华则象斯巴达。我常想,中国今后的历史,很可能是清华人来写,北大则永远会以一种精神漫游者的形象被归入另类。他们的上者成为寂寞的先知,中者成为不为人理解的狷士,下者成为潦倒的流浪汉。清华人,则上者成为坚定的领袖,中者成为稳健的官吏,下者成为可以信赖的士兵。当然,清华人更多的会成为成功的学者和工程师,以上不过是一种不太恰当的比喻。
北大的历史比清华的更长些,但北大人从来没有学会经纶世务,从来没有养成更深的城府。若以一个人不同的人生阶段作比,则北大是青年,清华是中年。青年人的敏锐中往往会有盲动和偏执的成分,有走上歧途之忧;中年人的务实往往会流于刻板,有只顾眼前而陷入僵化之虑。只有北大精神与清华精神的结合,才更接近于完善。
当北大人徘徊于月下未名湖的时候,当清华人鼓着腮帮子奔向球场的时候,我们看见了中国人的两副面孔:追求娴静的心灵和追求刻苦的劳作。这两种特质是如此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的过去甚至未来,以致我愿意把这两者互容共存的关系用孔子的一句话来作比喻:“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我们中国人和西方人的不同在于:西方人在精神上都已太理性太科学化了,以致连他们自己都有一种走进了死胡同的困惑。所以北大源于中国传统的这种风范和魅力,也许要在将来,人们才能认识到其价值和影响,甚至要高于她曾经首倡的一些最明确无误的精神和教义。
传统中国人的精髓,除了已溶入我们血液中的那些与生俱来的东西,很多已渐渐死在图书馆和博物馆里了,只有在象北大这样少数的一些地方,还活着。这是弥足珍贵的财富。
清华完全是另外一种样子。他没有沉甸甸的过去,所以他无忧无虑地轻装上阵。他所爆发出来的活力,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是可以寄予希望的所在。
——一个北大学子眼中的北大与清华
人们一般认为,清华和北大是完全不同的。但是这种差别究竟是什么?从何而来?这就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了。
一位北大学生这样评价两个学校的差别:“学科上的区别直接造成了北大与清华迥异的风格。北大追求自由,清华讲求法度;北大营造浪漫,而清华尊崇现实;北大欣赏叛逆,而清华遵守规矩;北大像一个潇洒而不羁的诗人,而清华则像一个儒雅而严谨的学者。”事实上,这位文科专业的北大学生的分析不够严谨。他说的两校在学科上的区别,是指什么学科呢?显然是北大的文科和清华的工科,而不是北大的理科和清华的工科。北大理科强,清华工科强,在自然科学学科方面,两校评分秋色,各有所长。自然科学需要的不是浪漫,而是严谨。所以从道理上讲,北大的理科人应该和清华人义气相投,和北大文科人有所区别才对。我对北大的了解十分有限,事实究竟如何,没有发言权,只能做逻辑上的推导——北大的人文学科的强势,造就了北大人的浪漫情怀和叛逆精神,而严谨低调的北大理科人,反而湮没无闻,把出风头的事情都让给了北大文科人。
至于清华,其强大的工科优势塑造了清华人的严谨、务实,即使枯木逢春的文科和社会科学也受到了这种气氛的影响。这对于清华文科也许是不幸的,但是对于清华逐渐崛起的社会科学学科,如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政治学,则肯定是一种大大的幸运!长期以来,中国人把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混在一起,用人文关怀探求社会规律,结果使中国的社会科学长期处于蒙昧状态,连艺术和科学之间的分野都搞不清楚了。
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一样,需要的是严谨求实的精神,而不是风花雪月的浪漫情怀,需要的学者,而不是诗人。至于自由精神,则根本与学科无关。自然科学不是使人远离自由,而是更加接近自由。况且,真正的自由,需要的是严谨的法律体系,而不是变化不定的冲动和激情。清华不但继续要在中国工科发展的大船上掌舵,也要在社会科学发展的大船上把握方向;中国社会科学学科的前途,系于清华,而不是北大。
简而言之,尽管这两所大学都是综合性大学,但学科设置偏重不同:北京大学偏理科和文科,数学、化学和地球科学皆完爆清华几条街;但清华大学偏重工科,物理、生物和经管是强项,而人文学科则是一塌糊涂,不过,社科类的优势则是压倒性的。
第一、校风校训差异较大。北大的校训似乎是:爱国、科学、民主和进步——尽管说法有争议,但大致是这个意思;清华的校训就很直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因此,北大的人追求自由、浪漫,放荡不羁、欣赏叛逆;而清华学子严谨务实,崇尚法度,多儒雅学者。
第二、学科设置各有所长。开头说到这个问题,总的说来,北大理科强,清华工科出色——但其中也有例外的地方——而自然学科平分秋色。不过,清华的社科类也正在逐渐崛起,比如法学、经济学、管理学和政治,已锋芒渐露。但表象是,北大人文学科的优势造就了北大才子的浪漫和叛逆,因此受到更多关注;而偏重工科的务实清华学子默默无闻,几乎被淹没——清华没人出来卖猪肉吧?别误会,那是浪漫之下的无奈;清华的人也不会缺德到给自己的用户推荐到福建莆田人的医院割包皮吧?
第三、无论什么学科,学科发展都需要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而不是风花雪月,而且学术和浪漫、自由与爱国一毛钱都没有。因此,不难看出,北大是一个没有信仰和追求的大学,也就能培养唯利是图的商人罢啦!
最后,不多说了,“唱一脔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
清华大学,简称清华,诞生于1911年,依托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建立,因坐落于北京西北郊的清华园而得名。初称“清华学堂”,是清政府设立的留美预备学校;翌年更名为“清华学校”。1925年设立大学部;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联合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迁回北京清华园原址;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清华大学成为一所多科性工业大学,重点为国家培养工程技术人才,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清华大学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位列“211工程”、“985工程”,入选”珠峰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是C9联盟、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环太平洋大学联盟、清华—剑桥—麻省理工学院低碳能源大学联盟成员,中管副部级建制。2016年3月22日,2016年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公布,清华大学三项学科全球前10。
北京大学(Peking University)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以最高学府身份创立,最初也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行使教育部职能。北大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是中国著名的高等学府,亚洲和世界最重要的大学之一。
北大开创了中国高校中最早的文科、理科、政科、商科、农科、医科等学科的大学教育,是近代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的奠基者。在中国现代史上,北大是中国“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等运动的中心发祥地,也是多种政治思潮和社会理想在中国的最早传播地,有“中国政治晴雨表”之称,享有极高的声誉和重要的地位。学校现为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中国顶尖学府“九校联盟”(C9联盟)的重要成员,培养了大批人才,深刻影响了中国近现代。2015年8月15日,2015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发布,理科排名中北京大学排在世界第43名。2016年2月,北京大学在2016国内高校保研率排名中排第二。2016年中国一流大学排行榜排第一。
北京大学是一所百年老牌综合性大学,其强项在于它在文理几乎所有学科都具有超乎想象的实力和水平,培养了一大批专家学者和政治家;清华大学则以理工科擅长,现在正逐步向综合性大学迈进。可以说,它就是中国的麻省理工学院。在除石油、冶金、矿业等几个领域外的几乎所有工科领域,都有超人的实力,也培养了一大批的工程技术人才,有好国家型人才,这就是这两所百年名校的大体区别。
总之吧,虽然清华人可能永远在酸北大人,北大人一直在讽刺清华人。但是两家人做的是一家的事,都在青葱岁月里,努力学习知识,好好享受生活,做最耀眼的自己。
无需争个高低,毕竟不管哪所学校好,对于普通学生来说,能够去一所学校已经是最大的荣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