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战术篇】
为推动PPP模式的可持续发展,CFO应确保PPP项目及流程的合法合规,和政府建立良好伙伴关系,注重PPP项目的融资管理,并做好PPP项目的风险管理。
——清华大学教授 王守清
PPP模式应对与挑战
各位CFO朋友们:
新年好!
过去3年里,在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不仅成为热点,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现已逐步进入规范发展阶段。然而,目前PPP项目的落地不及预期,在已经落地的项目中也存在着一些不符合PPP模式所强调的“物有所值”和“风险共担”等核心原则的不合理设计,给参与各方带来了一定的潜在风险,也严重制约了PPP模式的可持续发展。
据我们观察,目前PPP模式的推广和实践中仍存在一些挑战:首先,部分地方政府对PPP模式的认识仍不到位;其次,PPP实施的制度环境仍不够规范;最后,融资困难仍是影响PPP项目推广的一大瓶颈。
PPP模式的推广与应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CFO需要在本轮PPP热潮中保持冷静的思考,才能从容应对挑战,把握PPP带来的发展机遇。在我们看来,尤其要做好以下4点工作。
第一,确保PPP项目及流程的合法合规。实施PPP必须以提高公共产品或服务的供给效率、实现项目的物有所值为出发点。如果在PPP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物有所值”的理念没有得到充分的贯彻,对项目的实施方案评价、物有所值评价和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流于形式,甚至出现各种伪PPP、保底回报、明股实债或拉长版BT等不规范现象,会给项目未来的运作留下了隐患。总之,对于企业来说,“真做PPP”和“做真的PPP”非常重要。一个不合规的项目短期也许不会出问题,但长期必然会出问题。
第二,和政府建立良好伙伴关系。PPP是一场婚姻,不是一场婚礼。PPP项目合同的不完备性决定了合同文件很难针对项目的所有内容进行事无巨细的规定,这意味着在很多情况下,尤其是当项目运营与签约时的预测出现较大的偏差时,项目将难以按照合同字面上的规定进行执行,只能通过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协商沟通解决。因此,为了降低未来就项目沟通所产生的成本和费用,甚至不利后果,企业应有与政府建立真正伙伴关系的意识,通过与政府建立良好关系,并向社会公众保持项目建设和运营中的公开透明,将有助于降低对项目的质疑,促进双方长期关系的维护和解决问题。
第三,注重PPP项目的融资管理。在PPP项目的融资活动中需要注意:一方面,并不是所有项目都适用于PPP,也不是都适合(有限追索)项目融资,一般而言,适合项目融资的项目一般具有经济和法律上的独立性,项目本身能产生稳定的现金流以还本付息、项目有明确的边界条件且合同关系比较清楚;另一方面,要通过PPP合同体系的设计,对项目融资风险进行分担或转移,如通过设计合同条款(如动态调节和调价条款)、担保机制(如项目资产抵押、项目收益权的质押)等,从而更好地吸引外部投资者,降低项目的融资成本。
第四,做好PPP项目的风险管理。PPP项目是政府与社会资本之间长达几十年的合作关系,静态的风险分担措施难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因此,成功的PPP项目需要实现各方风险的动态分担。如可在合同中设置各方承担的风险上下限(可以用定性指标,但更多是也结合定量财务指标,特别是对很难预测且任何一方都无法独自承担的风险,如不可抗力),并有针对性地设计调节和调价机制(特别是对长期运营期中的通货膨胀、利率、汇率、市场需求、政府提供原材料的质量和价格等风险)。
预祝各位在新的一年里万事如意!
(王守清供职于清华大学建设管理系、清华大学恒隆房地产研究中心、清华大学PPP研究中心;共同撰写人冯珂供职于清华大学建设管理系、清华大学恒隆房地产研究中心。)